跳到主要內容區

我歌東華

《東華頌》歌詞創作過程及其義涵

校歌作詞者:中國語文學系顏崑陽教授

一九九九年間,有一天牟校長對我說:「東華大學已經創校好幾年了,規模具備,應該作首校歌讓大家來唱。歌詞就請你寫,好嗎?」我在好幾個大學任教過,東華卻是我最喜歡、最認同的學校。因為我將在這裡實現全新的夢想。撰寫校歌歌詞,這是多麼重要的任務;我欣然答應了。我將它當作一首美好的「詩」來寫,甚至比平常作詩更慎重其事。

創作一首詩,不像拼裝一台電腦,隨時都能湊得出來。它需要醞釀,等待靈感。在這之前,我曾為台北大學寫過校歌歌詞,由馬水龍教授譜曲。這次經驗,讓我用心觀察過幾個老大學的校歌歌詞,發現他們都呈現了二種特徵:一是充滿了國族想像的色彩;二是充滿了道德教條的色彩。

一九九○年代創立的新大學不應該這般陳腐,立校精神總要有些新思維。何況牟校長曾經長期在美國從事教育,對東華大學的立校精神一向就有不同於傳統的想法。校門口浮塑著「自由、民主、創造、卓越」幾個大字,這是凝聚了他的創校理念,也是東華大學的立校精神。

歌詞,一時之間仍然還寫不出來,牟校長也明白文學創作之事急不得,並沒有催我。其實,我經常將這件事放在心上,做著整體的構思:東華的校歌究竟該擺進些什麼內容?「自由、民主、創造、卓越」的立校精神一定得放在裡面;但是,不能就這麼硬繃繃的直接說出來,應該用隱喻性的意象去呈現吧!東華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是校歌所要表現的重點,自然的山川景物,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資源;然而,現代文明的邊陲地帶,卻又是我們的缺憾。這麼特別的處境,要如何去表現?校歌的主唱者往往是學生,那麼站在學生的立場來想,他們與學校之間應該有什麼恰如其分的關係?他們到這裡四年,究竟想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一首好的校歌歌詞,必須將這些問題詮釋清楚。

整體的輪廓已經構想出來了,然而要如何一字一句去具現?卻還得等待靈思,凝聚意象。有一天,我前往台北的旅途中,坐在火車靠窗的位子上,瞌睡初醒,悠然看著窗外的風景,一時之間也不知究竟過了那一站。遠方的山巒起伏,煙嵐如紗。忽然,山邊的上空二隻飛鷹的身影闖入視線內,牠們展開雙翅,自由地在寬闊的高空滑翔,俯視著平曠的原野,找尋獵物。就在這片刻,一個接一個的意象湧現腦海。幾年前,遷居花蓮,到東華任教,站在文學院研究室的長廊上,憑欄遠眺,就經常看到靠中央山脈平野的高空,三三兩兩的大冠鷲在飛翔,那樣的無羈無束,這不就是「自由」嗎?然後,我又想到生活在花蓮的這幾年間,臥室窗外有一棵青翠的細葉欖仁,每天清晨經常在千腔百調的鳥鳴聲中醒來,每一種鳥都各有不同的叫聲,然而卻此起彼落,彷彿多部輪聲合唱,自然和諧,也沒有誰強制誰閉口噤聲,這不就是「民主」嗎?花蓮人都有看海的經驗;海,以其變化無窮的姿態,在四季、晨昏、晴雨間,向我們展示無一重複的意象,這不就是「創造」嗎?站在東華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疊翠的峰巒,尤其中央山脈的巍峨,更彷彿一群讓人仰之彌高的俊彥,「卓越」之士不就是這樣的形象嗎?於是,就在這靈思一觸而生,如泉湧現的片刻間,我捕捉到四個一組的意象,融合了東華大學的立校精神與自然地理景觀;當場拿出紙筆,以排比的形式寫下校歌歌詞開端四句:

自由是平野飛鷹,

民主是眾鳥和鳴。

創造是滄海變化之洪波,

卓越是群山特立之巍峨。

開端四句一旦具現之後,接著的下文就彷彿水到渠成一般,很快就寫出來了。優勢的自然地理環境,是上帝所賞賜的,已經和立校精神結合,給了我們啟發。人文的地理環境,雖位居邊陲,卻可以靠主觀的心態去轉化。我總認為,「中心」與「邊陲」是相對的一個懷抱理想、信心而表現卓越創造力的人,不管站到那裡都是「中心」。「中心」不完全由客觀環境所決定,而是由自己去創造。因此,我就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身處境地為他們提出一片「自我期許」的襟抱:

看吧!看吧!

我在東臺,皇皇其華。

放眼古今,胸羅天下。

「皇皇其華」語出《詩經.小雅.皇皇者華》。皇皇,是鮮明的樣子。華,就是花的意思。這首詩描寫一個俊士出使他國,表現得非常光彩,就如燦爛鮮明的平原之花一樣。東華創校不久,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楊牧教授就已拈出這一詩句,鑄成「東之皇華」,一則取「皇皇者華」之意,二則切合校名,而做為招生海報的標語。我在歌詞中,也將它用了進來,以示學生自期的氣象。一個人能如此自期,又能「放眼古今,胸羅天下」,如何會受限於邊陲的客觀環境!過去,大學的經營者往往不自覺地以行政管理階層或教師當做主人,而學生則僅是一批批四年為期的過客。這種心態,相當有礙於學生對學校的認同。其實,一個大學從校長以至學生、工友,只要能認同這個學校,就是這個學校的主人,尤其學生更應該有如此的自覺。而大學是年輕人發揮青春的生命力,播植夢想的種籽最豐饒的園地。因此,我以學生的觀點,寫下他們對自我的召喚:

東華呀!東華!

我們不是過客,

是這裡的主人。

夢想啊!夢想!

夢想是飽滿的種籽,

種成纍纍的青春。

東華校歌的歌詞就這樣完成了,取名為《東華頌》。詞成之後,牟校長立即請教育研究所的所長崔光宙教授譜曲。詞與曲都由本校的教師創作,其中的感情與意義都非常深厚,實非邀請校外人士代勞能比。這首歌詞在語言形式上,我有意融合現代詩與古典詩的語彙、意象,以示「放眼古今」的襟懷。同時,我也清楚自己在寫歌詞,而非創作一般的詩。因此,在段落的分割以及旋律的結構、節奏的規則,都做了大體的布置,例如排句與散句、長句與短句的交錯運用,韻腳的和諧與轉換,總是讓它在規律中醞涵變化,莊嚴又不失活潑,以方便譜曲者協調宮商,安排律呂。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