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事記
- 8月,行政院李煥院長施政報告,將在東部設立一所綜合型國立大學。
1989年8月19日為平衡臺灣東西部高教資源及發展差距,行政院李煥院長於立法院做施政報告時,宣布將在臺灣東部成立一所綜合型國立大學,隔年由教育部楊朝祥次長擔任初步規劃小組召集人,與高教司黃鎮台司長、陳德華副司長、科技顧問室張進福主任、會計處張拱星會計長、中研院地科所葉永田所長及臺大環工所於幼華教授等委員,共同商討規劃設立事宜。
- 1月-6月中旬,快速徵收校地251公頃。
花蓮地方人士30多年來,向政府爭取大學的設立,感謝吳國棟縣長率花蓮縣政府團隊,僅5.5個月即完成土地徵收。其中台糖公司94公頃,退輔會83公頃,國有財產署3公頃,臺灣省政府1公頃,私有地70公頃。私人土地地主有106人,感謝106位地主對本校愛護,芳名如下。
◎慷慨捐獻,2人:周秀李及楊吳暖兩位女士。
◎土地全數徵收,12人:
蘇德春、丁志強、潘文宗、黃阿蘭、彭月娥、莊劉座、傅明賢、劉寶年、蕭永裕、陳阿屘、吳月女、顏順義。◎其餘92人:
王銀獻、王亂、許雪、江國良、劉再發、劉再成、陳新喜、劉清風、吳振輝、廖學信、廖學仁、劉游祝、劉金海、陳深河、林朝圳、塗枝財、莊恪恭、鄭月珍、彭伯成、鄭進強、莊芳秋、邱福生、陳財嘉、宋木久、傅笑、劉時運、李阿良、張弘枝、許在、曾玉霞、林秀治、卓聖米、莊陸檒、吳文福、古寶桂、吳萬來、黃月娥、陳生財、劉金花、林坤旺、鄭憲平、陳建發、李文鴻、林萬得、林萬發、黃新棟、戴坤賢、楊瑞和、蘇卿文、林來富、曾慶章、劉天賜、周武雄、邱英樹、張玉蘭、吳萬發、陳門鑑、葉田忠、葉秋金、宋銅、張伴池、陳茂琳、劉阿海、賴慶楠、黃梗鋒、林阿淵、林朝南、吳來富、石萬像、許添福、黃松田、許新來、吳水川、卓訓碾、莊水元、吳抱、杞文榮、杞春南、黃添福、劉金海、林瑞芳、張金泉、江明順、潘麒麟、李陳反、江瑞玉、傅一農、吳福順、杞元順、張明成、林數梅、黃創才。本資料取材自:
時任花蓮地政科黃一釗科員所撰之〈花蓮縣政府辦理國立東華大學校地取得過程概述〉一文,《國立東華大學創校十周年特刊》,38-39頁,黃科員係當初本校用地取得之主辦人,曾任花蓮地政事務所主任。1992.06.02 整地前的校園原貌。
- 7月,定校名為國立華東大學,籌備處成立。
1991年7月行政院核定校名為國立華東大學,並於11月13日成立籌備處,設行政、教務及工務三組,同時核定由時任立法委員牟宗燦博士擔任籌備處主任。
牟主任竭力開發原為甘蔗園與西瓜田的廣大校地,以其國際觀規劃東華整體建築藍圖,於當年即已完成整體校園規劃,故後續新興建築皆能在不同年代與建材下,展現一致的東華風格。
國立華東大學籌備處成立,由牟宗燦博士擔任籌備處主任。
- 6月,赴美名校取經及求才。
為規劃校園建築及校區發展,牟宗燦主任特率領籌備處成員前往美國,實地參訪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萊斯大學等近20所著名大學,與各校人員研討,汲取經驗,作為規劃參考。 沿途並於美國主要大城市舉辦校園規劃簡介暨求才座談會,透過各地媒體報導,華裔學者參與踴躍。
Danny Lord建築師(左起)、Frank Hsu建築師、Tony Yang建築師、南加州大學Alan Kreditor副校長、洛杉磯Jim Luckman建築師、黃文樞組長、牟宗燦主任共同規劃校區。
- 4月,更名為國立東華大學,行政院長連戰蒞校主持動土典禮。
因考量當時大陸地區名為「華東」之學校已有11所,教育部於4月9日簽奉行政院核定更名為「國立東華大學」。4月19日行政院連戰院長蒞校主持校地動土典禮。
1993年4月19日行政院連戰院長(右2)蒞臨本校主持動土典禮,莊金生立委(左1),吳水雲監察委員(左2)、吳伯雄秘書長(右1),牟宗燦主任(左3)共同參與。
- 7月,國立東華大學正式成立,牟宗燦博士出任首任校長。
1994年3月7日行政院核定國立東華大學自7月1日成立。首屆新設應用數學、自然資源管理、企業管理、國際經濟、大陸研究等5所研究所及電子計算機中心,由牟宗燦博士出任東華首任校長。牟校長秉持自由、民主、卓越、制度之校園精神,藉著審慎而周延的校園及系所規劃,在民風純樸、天然及人文資源豐富的花蓮,發揮多元化的教育功能,並於1998年8月續任東華第2任校長。
東華第1、2任校長牟宗燦博士。
- 9月,首屆新生開學典禮。
1994年9月24日首屆新生開學典禮,計有研究生65名。
首屆新生開學典禮,立法委員謝深山蒞校致詞。
- 1月,總統李登輝蒞校視察。
1995年1月12日李登輝總統由總統府吳伯雄秘書長及宋楚瑜省長陪同,蒞校視察,由牟校長接待簡報。同年6月30日行政院連戰院長率同教育部、交通部、國防部、退輔會、研考會、農委會、新聞局、衛生署、臺灣省政府等機關首長蒞校巡視。
謝深山立委(前排左起)、吳伯雄秘書長、李登輝總統、宋楚瑜省長、王慶豐縣長蒞校視察,聽取牟校長簡報。
- 6月,東華首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1996年6月8日首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於文學院第一講堂舉辦典禮。
首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攝於文學院中庭階梯。前排左4起花蓮師範學院陳伯璋校長、吳水雲監察委員、教育部郭為藩部長、牟宗燦校長、黃文樞教務長、李少如學務長、陳承斌總務長。
- 10月,東華首屆大學部開學典禮
1996年10月14日第一屆大學部開學典禮,於理工一館中庭舉辦。
首屆大學部新生齊聚理工一館中庭參加開學典禮。
- 7月,主辦東區大學博覽會。
1998年7月11-12日於東華圖資大樓與行政大樓間大草坪辦理東區大學博覽會。活動前一天輕度颱風妮蔻兒襲臺,花蓮地區大雨,造成戶外場地損害,活動當天清早全體師生合力清理場地,於各校抵達攤位布置前完成。
東區大學博覽會於東華大草坪舉行。
- 5月,校務會議通過校園精神與校歌。
2000年5月31日本校88學年度第2學期校務會議通過校園精神修訂為「自由、民主、創造、卓越」及由顏崑陽教授作詞與崔光宙教授作曲之校歌《東華頌》。
校歌《東華頌》作詞顏崑陽教授書法。
- 5月,承辦9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
2001年5月5-9日,於東華辦理90年第32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計有來自全臺139所大專校院,9,949位選手參賽。
承辦9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左為教育部曾部長志朗,右為牟校長宗燦。
運動員進場。
- 1月,黃文樞博士,出任東華第3任校長。
2001年7月牟校長卸任,由副校長黃文樞博士代理校長,並於2002年1月出任東華第3任校長。秉持自由、民主、創造、卓越之校園精神,帶領東華逐步建立優良的校園風氣與健全之校園規章,同時強化國際事務專業課程,培養學生具備宏觀的國際視野及應對國際事務的能力。後於2005年續任東華第4任校長及2008年合校首任校長。
東華第3、4任及合校首任校長黃文樞博士。
- 8月,辦理第12次世界羅浮童軍大會。
2004年8月5日第12次世界羅浮童軍大會在東華隆重登場,共有92個國家或地區的童軍組織,約3,000名羅浮童軍人員參與此項盛會。
第12次世界羅浮童軍大會在東華大草坪盛大展開。
- 8月,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成立海洋科學學院。
參酌歐美先進國家作法,經過多年努力,建構國立高等教育單位和博物館際間合作辦學首例,以發揮相輔相成之最大功效。
2005年8月30日本校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成立「海洋科學學院」,右3至左為教育部長黃榮村、方力行館長、黃文樞校長及曹啟鴻立法委員。
- 6月,水中畢業典禮。
2007年6月25日首屆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辦研究生畢業典禮,特別於大洋池中,在眾魚悠游觀禮下,辦理水中撥穗、領畢業證書儀式。
於海生館舉辦水中撥穗領證儀式。
- 8月,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合併。
配合國家高教政策於8月1日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合併,原花師校址更名為「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
花蓮教育大學更名美崙校區掛牌典禮。
- 11月,頒授楊南郡先生,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2010年11月6日為表彰楊南郡先生50多年來對臺灣原住民與相關學界之貢獻,由原住民民族學院授予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為東華首次頒授之名譽博士學位。
黃文樞校長(左)頒授楊南郡先生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 1月,吳茂昆院士,出任東華第6任校長。
2012年1月23日東華第6任校長由吳茂昆院士出任。吳校長秉持孕育兼具創新思維、科學智能與人文素養之卓越人才教育目標,建構完善的學習環境、強化優質教師教學與研究能力、落實社會服務、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為發展核心,期望培育有能力與自信,具一技之長,能建立美好生活的專業人士,並對社會與產業有影響力的負責任公民。
東華第6任校長吳茂昆院士。
- 9月,校園公共藝術作品揭幕。
2012年9月26日校園公共藝術作品揭幕,「雕塑公園」與「校園功能性藝術」作品完成,隔年4月26日東華廣場自由詩篇三部曲作品完成。
「雕塑公園」位於東湖大草坪區,設置國內外著名雕刻家作品7件,並與湖畔的「藝術中心」相連結,形成環湖藝術廊道,為最具學術、欣賞、景觀與美感教育價值的大型藝術公園。
「東華廣場」位於圖資大樓與學生活動中心之間,設置有以東華大學校園精神「自由、民主、創造、卓越」為概念發想作品3件,期許新東華之未來意象。
-
雕塑公園公共藝術作品揭幕儀式。
- 11月,東華20週年校慶。
2014年11月21日東華20週年校慶,學生事務處特別舉辦連續3天3夜的奇幻旅程慶祝活動,於大草坪搭建「水手及船」意象的50坪大舞台,結合校園湖光山色,顯現東華獨特風格,象徵繼往創校精神及展望嶄新未來。
吳茂昆校長(右四)與貴賓及主管共同慶賀20週年校慶。
- 11月,頒授童子賢先生,名譽工學博士學位。
2015年11月17日和碩聯合科技童子賢先生長年關懷資助偏鄉兒童教育並關心公共事務貢獻所長,由理工學院授予名譽工學博士學位。童先生並回饋經費挹注本校成立「楊牧書房」,同時獲詩人楊牧亦是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王靖獻教授慨捐1,200多冊珍貴藏書、絕版詩集及手稿等展示典藏。
吳茂昆校長(左)頒授童子賢先生(中)名譽工學博士學位。
- 1月,趙涵㨗博士,出任東華第7任校長。
2016年1月趙涵㨗博士出任東華第7任校長,以文化東華、科學東華、教育東華三大願景,整合全校學術資源,再創東華教學與研究特色,並藉由深化產學合作、強化國際移動與優化教育實驗三面向配套發展。藉由創新面對挑戰、熱情重塑倫理、陶冶師生素養、開創學校新局與建構學術願景等五大策略來實踐治校理念,將東華打造成臺灣最具亮點的教育重鎮。後於2020年續任東華第8任校長迄今。
東華第7任校長趙涵㨗博士。
- 5月,歐豪年教授,獲頒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嶺南畫派宗師歐豪年教授獻身藝術超過半世紀,弘揚中華文化舉世聞名,曾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國際傳播獎章,被藝文界譽為「當今台灣畫壇第一人」,推動我國文化高等教育與作育無數英才之傑出貢獻。5月17日獲頒本校名譽文學博士學位,歐豪年帶來「雄獅」與「太魯山濤」兩幅作品贈送給東華大學,並現場即興揮毫題字「東華建教,南嶺研藝,西洋振學,北海槫鵬」,獻給東華大學。
趙涵㨗校長(中)頒授歐豪年教授(右)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 11月,楊牧書房啟用。
由和碩童子賢董事長贊助之「楊牧書房」於11月18日在東華大學圖書館正式啟用,採用柚木及花蓮當地石材打造,內有1,200多本楊牧捐獻之珍貴藏書及手稿、絕版詩集等。詩人楊牧曾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他表示身為花蓮人,將累積藏書留給花蓮的東華大學別具意義。楊牧讚揚書房坐落在清幽的校內,戶外鯉魚山與木瓜山相對應,充滿人文氣息。童董事長表示,書房將楊牧作品和創作集於一室呈現,使讀者親近創作手稿,為東部注入文學的能量。
2016年11月18日開幕剪綵,左起王鴻濬院長、林信鋒教務長、楊牧教授、童子賢董事長、夏盈盈女士、吳茂昆前校長。
楊牧(中)說明創作心情。
- 6月,湖畔景觀石揭幕。
2017年6月1日為添校園人文氣息,特於東湖畔石堆中,擇定一石,敦請各界名家:腦科學專家洪蘭,文學作家余光中、黃春明,資訊科技院士劉炯朗,創校校長牟宗燦,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院院長王靖獻及名譽博士嶺南派國畫巨擘歐豪年等7位大師,以其簽名或題字,集成「瀾光明朗.燦獻東華」8字,撰刻於石上,寓意為感念牟校長,在這洄瀾日先照的明朗大地上,將其菁華歲月奉獻給東華,並藉以期勉師生親近有道之士,共創光明的未來。
文學作家黃春明先生(左起)、牟宗燦校長、趙涵㨗校長及劉炯朗院士攝於景觀石揭幕儀式。
- 11月,校史室開幕。
2017年11月10日舉行「校史室開幕」及「校慶慶祝酒會」。東華創校23周年,歷經首任校長牟宗燦博士親手擘畫及歷任校長賡續努力得有目前之規模。校史室陳列創校以來珍貴文物,並有多媒體呈現歷史照片及珍貴手稿。趙校長致詞表示,東華大學23年來在全校師生努力下學校穩健成長,躋身全國前25名大學之列,校史室未來要依靠所有人共同努力,繼續充實內容及文物。牟宗燦校長致詞表示,回憶過往蓽路藍縷創校時期,環顧校史室內珍貴的文物相當有感。牟校長特別提及當初校園規劃理念,強調東華熱愛生態保育工作,如今成為綠意盎然之學園。
2017年11月10日校史室開幕剪綵,左起彭勝龍主任、徐輝明副校長、校務顧問柯遠烈先生、朱景鵬副校長、牟宗燦校長、趙涵㨗校長、施冠概教授、校友總會李有志理事長。
牟宗燦校長向與會來貴介紹校園規劃模型。
趙涵㨗校長(左)與牟宗燦校長(右)舉杯祝賀東華生日快樂。
牟宗燦校長(左)在剪綵手套上簽名留念。
- 11月,發表《尋跡扉頁後的閃耀-國立東華大學創校時期口述校史》。
2019年11月11日於圖書館及學生活動中心中庭分別舉行「口述校史發表暨25週年校慶慶祝酒會」。趙涵㨗校長表示,東華大學25周年《尋跡扉頁後的閃耀-國立東華大學創校時期口述校史》之發表,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無法全部囊括。建校時期,在牟校長蓽路藍縷與接續校長的努力得有今日成就,是許多前人貢獻心血與汗水所培育出來的。25年來感謝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使東華能在2020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世界大學排名,臺灣36所大學入榜,東華大學臺灣排名並列第10名進入臺灣前10大之列。
《尋跡扉頁後的閃耀-國立東華大學創校時期口述校史》封面
趙涵㨗校長致詞感謝所有先進的付出,使東華更加閃耀。
創校校長牟宗燦博士致詞表示,東華校史雖然25年,加上籌備處時期實際是28年,建校歷經花蓮各界多年爭取及後來土地徵收之波折,最後在當時之吳國棟縣長及教育部毛高文部長大力支持下,迅速解決定案。口述校史的撰述非常重要,個人在任內完成總體規劃及校園設計,續任校長繼續接手建設,其中黃文樞校長完成與花蓮教育大學合校任務,這是正確的方向。趙校長是非常有遠見及魄力的人,東華的表現不僅在臺灣受肯定,在國外亦獲得肯定。
創校校長牟宗燦博士致詞。
時任監察委員的前花蓮縣長吳水雲先生致詞表示,東華建校時期在座各位都是照耀東華天空的繁星,但是有一顆閃耀之星--吳國棟前縣長,他在建校磨合時期,只用短短5個半月就解決土地問題,讓當時教育部楊朝祥次長大為驚訝。另外特別感謝花中畢業的皇家高爾夫球場董事長羅芳明先生,免費提供其世貿大樓的辦公廳20坪空間,供東華大學作為籌備處使用,使初期籌備工作能順利完成。
時任監察委員的前花蓮縣長吳水雲先生致詞。
前排左起貴賓:陳承斌總務長、李少如副校長、黃文樞校長、趙涵㨗校長、牟宗燦校長、吳水雲縣長、吳國棟縣長。
參加口述校史發表的貴賓,會後留影合照。
- 3月,詩經花園揭幕。
2020年3月26日舉辦華人世界首座「詩經花園」揭幕,由忠興織造廠郭元瑾董事長捐款贊助及提供後續營運所需。花園內共種植30餘種《詩經》中出現的花卉、喬木與水生植物,並規劃林蔭步道、曲水流觴與假山石洞等美景,將《詩經》裡充滿人情風味與田園風光的詩篇,與現代高科技文化產業結合,未來將學生之學習成果及教師授課經驗等資料,轉為數位化影像儲存在雲端,以二維條碼佈置於花園花草之間,成為名符其實的「詩經科技花園」。
2020年3月26日「詩經花園」開幕揭牌儀式。
2020年3月26日「詩經花園」開幕之植樹活動。
「詩經花園」一隅。
- 6月,頒授吳晟老師名譽文學博士。
吳晟先生,本名吳勝雄,1944年出生,為臺灣知名詩人,社會及環保運動先驅,1980年曾獲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邀請,赴美創作馳譽全球文壇。先後榮獲中國優秀青年詩人獎、臺灣文學金典獎新詩類及臺灣文學家牛津獎之肯定。
吳晟老師創作生涯近60,以文筆關懷鄉土,長年推廣植林,並積極投身社會運動,關注環境永續經營等面向。作品被收錄於教科書,譯成英文、韓文、越南文及法文等。政府特於2016年禮聘擔任總統府資政,期使持續提昇臺灣的人文素養與環保理念。本校於2020年6月17日頒授吳晟名譽文學博士學位,表彰其在文學成就與對社會的卓越貢獻。趙涵㨗校長(左)頒授證書與吳晟博士(右)。
- 1月,頒授劉瑞復先生名譽工學博士。
劉瑞復先生,1945年出生,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畢業,為成功大學校友傑出成就獎得獎人,曾任臺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成大電機系友會創會理事長、財團法人成電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1975年創辦凌羣電腦,為臺灣第二家成立之資訊軟體公司。現今凌羣電腦橫跨臺灣、中國、日本、美國與泰國等地。
凌羣電腦榮獲1998年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優等獎、2006年CMMI Level 5、2014年經濟部卓越中堅企業獎及2018年第25屆國家品質獎之製造品質典範。本校於2021年1月4日頒授劉瑞復名譽工學博士學位,表揚其對臺灣資訊產業發展貢獻卓著。趙涵㨗校長(左)頒授證書與劉瑞復博士(右)。
- 11月,藝術學院大樓新建工程落成啟用。
本校藝術學院大樓自2010年第1次發包,前後歷經10年,經歷3家施工、設計監造及專案管理廠商解約,並遭審計部督導及監察院糾正。2016年趙涵㨗校長就任後,由徐輝明副校長兼總務長帶領同仁逐步突破棘手的工程問題,於2019年1月3日發包完成,2020年11月6日竣工,並榮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20屆金質獎建築類第2級優等獎。
落成之藝術學院大樓擁有東臺灣設備最新穎的專業音樂廳及展覽廳,更購置國際頂級史坦威鋼琴,落成啟用典禮,師生以音樂演奏方式與辦理院內教授藝術創作聯展慶祝。2021.11.09趙涵㨗校長(中右1)歡迎前校長吳茂昆院士(中左2)與各界貴賓親臨祝賀。
- 11月,「春風雨露」紀念牆揭幕。
2022年11月11日28周年校慶,於圖書館校史室舉行「春風雨露」紀念牆揭幕儀式。本校於1994年創立,歷經創校牟宗燦校長擘劃經營及歷任校長賡續努力,得有現今之基業。滄海桑田,篳路藍縷,回憶籌備時期,校址所在地之地主慷慨捐贈或同意土地被徵收,善行義舉及對東華大學之照拂與支持,東華教職員生不敢一日或忘。
為感懷地主恩澤,於校史室設置「春風雨露」紀念牆,上鐫刻有106名地主姓名,以及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灣糖業公司等單位名稱於其上,供來者追憶感懷。趙涵㨗校長及牟宗燦校長、地主代表彭月娥女士、吳國棟縣長及退輔會吳志揚副主委揭幕後合照(由右至左)。
「春風雨露」紀念牆揭幕儀式後,出席的18位地主與本校人員大合照。前排中為創校校長牟宗燦,右4為趙涵㨗校長,右3為時任花蓮縣縣長吳國棟先生。
- 11月,頒授郭元瑾女士名譽管理學博士。
郭元瑾女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為傳統產業忠興織造(1959年創立)第二代接班人、第三棒董事長,憑藉恢弘的國際視野與不斷創新及研發的精神,成功將夕陽産業華麗轉身為國際精品畫龍點睛的出色配角,作到世界第一名,蛻變為全球「窄幅紡織」織帶OEM 的龍頭廠商。另設立織帶觀光工廠,將織帶下腳料或餘料再利用,化平凡成巧妙的文創產品,挹注新生命、新功能,賦予新價值。透過全球精品與覬光推麋,企業達成友善環境丶永續經營的目標。
2020 年至2022 年間,捐款興建「詩經科技花園」及美術館籌建經費等,並捐款國際紅學研究中心及研究生獎助學金,為本校開創新興教學與研究環境,樹立企業家楷模。趙涵㨗校長(左)頒授證書與郭元瑾博士(中),右為許芳銘院長。
- 11月,東華大學訂定「東華無車日」。
11月30日趙涵㨗校長於111學年第一學期第2次擴大行政會議提議:於每年11月10日定為校園無車日,目的為紀念三位同學「劉淳如(1998.01.16~2020.01.10)、謝宜芳(2001.07.16~2021.11.11)、洪茂騰(2003.01.28~2022.11.10)」於校園內車禍往生,並倡導校園交通安全,以及為永續發展,減少碳排放量盡一份心力。當日鼓勵全校教職員生,自行駕駛車輛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到校後,無論上課、上班或洽公,校內點到點移動,儘量以騎乘自行車或步行方式為之。
東華大學校園一隅
東華大學校園一隅
東華大學校園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