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芳澤與伊人橋
【人工河道】
1992年8月,創校校長牟宗燦博士採用全國首例,以「國際競圖」方式徵選校園規劃設計案。最後由美國建築大師 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及賴朝俊建築師所設計的作品為優選。贏得競圖的關鍵,是創造一條「人工河道」貫穿原為甘蔗田的校園,可作暴雨蓄水,亦使原本平坦的草原地貌,塑造出多層次且自然的生態環境。但因經費有限,僅人工湖鋪設防水布,人工河道無鋪設,故終年為乾涸狀態。目前河道長滿五節芒、甜根子草、月桃及杜虹(阿美族語:記哈客GIHAK)等原生長於此地的植物,也成為是校寶-環頸雉及野兔的家。
【芳澤與伊人橋】
2018年11月完成行政大樓與藝術學院間的人工河道疏濬工程,約有0.67公頃,整地後命名為「芳澤」。獲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捐贈落羽松250株,並將創校前既有的水井修復引水,形成「水映落羽松」美景,與「伊人橋」及「詩經花園」,成為東華新亮點。
【名稱由來】
落羽松區命名為「芳澤」,其上新建橋命名為「伊人橋」,引自《詩經》裡的《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109年5月20日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藝術學院及共同教育委員會會議結論,經109年6月10日108學年度第2學期第6次行政會議通過。)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