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東華三湖介紹

我是在東華規劃完成才到秘書室,關於人工湖的興建過程是牟校長告訴我。251公頃的校地是非常大,原來的土地都是西瓜田及甘蔗田,都是崎嶇不平的地。要作為一個大學的校地,必須要全面性的整地。當初規劃是從西往東,朝一個百分之15的坡度來整地,才能有利於排水,而在校地的東、西兩側,原本就各有排水溝,也是利於排水。

校園本身更要做排水功能兼具景觀功能,因此整地時,建築師說:「這個校園這麼大,假如平平的,就會太單調,應該要創造一些河流及湖泊出來。」 東華校地原是河川沖積地,裡面有礫石、石頭還有泥沙,水滲的很快。因此在整地時,就先在兩個湖底鋪設帆布,使雨水不會滲到地底下的礫石層,因為礫石層的滲透是很快的,這樣就能蓄水了。

但是人工河道因為經費有限,沒有鋪設不透水布。人工河道跟三個湖,都有洩洪的功能,當下大雨有洪水時,校園內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匯流到河道及湖泊了,大水在短時間不會流失那麼快,自然形成一條河道,但最多保留一、兩天,就滲透到地表下了。 我們曾經向省政府、水利局第九河川局,要了一筆錢,規劃從木瓜溪引水進來,也在台九線上做了一個河道,農民當然會抗議,灌溉用水被搶走。

因此,當時與地方協調,若農民需要灌溉用水,讓他們優先,剩下的水再給東華。校內的引水處設置在高爾夫球場及排球場附近,可惜源頭沒有做沉沙池,當洪水一來時,入水孔就被泥沙淹沒,水進不來,所有的錢就白白浪費了,我還去源頭看過。 行政大樓旁的湖比較大,約4.5公頃(含邊坡);西邊靠近體育館的湖,約有2.3公頃(含邊坡)。

這兩個湖的中間,是由蜿蜒的人工河道串聯整個校園。 1996年9月11日的行政會議中,討論這兩個人工湖的命名 ,大家提出很多不同的意見,人言言殊 ,當時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楊牧,詩人想的很快,他說:「不要為這兩個湖的命名傷腦筋,就把東華大學的名字拆開,一個東湖,一個華湖。就好像大陸也有西湖,我們這邊是東湖,那邊就是華湖。」而東湖旁邊的橋就取名為景觀橋,因為,在橋上是眺望校園景觀最美的位置。

而且行政大樓旁的東湖,在學校的正門口一進來,是個門面。常常有人除草,湖旁有柳樹,抽取地下水,使東湖不易氧化,否則太久沒下雨,湖水會變色。 當年華湖整地後,比較沒有開發也偏遠,附近又沒有建築物,過了十年二十年,整個區域變成荒煙蔓草,行走的路徑就被遮蔽了,也怕安全問題,所以學校是不鼓勵進入。我當年曾經繞華湖2次,草很多的時候,走久了,仍會走出路來。從圖書館的塔樓可以看到華湖,在平面路上是看不到的。

東華西北邊的那片土地,還有七、八十公頃沒有開發。經過十幾年以後,想說那邊以後總要開發,所以就挖了一個新的河道,在新蓋學生宿舍 的前面那裡,挖一個湖出來。那多一個湖出來,小小的約0.75公頃(無邊坡),取名為小華湖。東湖、華湖、小華湖就這樣子形成了「東華三湖」,恰巧與 「東華三寶」相呼應,三寶是指環頸雉、清明草、野兔。

約在2004年,東華做了一個環境解說中心,目前因為藝術學院還沒蓋好,所以現在就給藝術學院老師使用。有些學生團體愛護這個環境,他們只要學校在整地,就很害怕會破壞。包括東湖,那麼多吳郭魚及錦鯉魚,尤其吳郭魚繁殖的特別多。2001年本校承辦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其中鐵人三項的游泳在東湖,魚實在太多,要撈魚學生又抗議!情不得已,就用網把魚分兩邊,區隔出來一條水道,讓鐵人三項的游泳比賽項目可在東湖進行。

註:本文於2019年3月27日訪談吳明達專委,吳專委於1993年6月1日由教育部轉任本校籌備處擔任秘書,是本校創校時期職員。